基金申请书中的图——如何运用?

作者:收集于网络

基金申请书中的图——如何运用?

——文字穿透力更强一些

——本故事纯属虚构,谁要是认真谁就输了!

今天就说一件事,申请书中的图,个人拙见,难免偏见甚至错误,仅供参考,用江苏交通广播里面的一句话“本故事纯属虚构,谁要是认真谁就输了!”

基金和图的关系

确实,文字的穿透力可能更强一些,但是如果图文并茂可能更漂亮,图具有很强的冲击力,但是否具有穿透力,需要斟酌,我认为图还是属于碎片化阅读的范畴,因为在图里面不可能有完整的句子,只能是核心的内容,例如近期的各地两会,基本上当天都推出了ppt的精华概要,但是如果把ppt版的精华概要当作工作报告,那基本就是数字的简单获取,而阅读不到报告本身的精要,因为每个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、起草班子起草,是一批精英智慧的结晶,不是纯数字的罗列,如果是纯数字的罗列,那统计局做做就可以了,何必起草文字,来回讨论,征求意见、反复修改等?所以图只能作为辅助的内容。

用不用图,肯定必须用,用多少,少而精。相对于文字的句、行、段,图比较精彩、吸引人,文字可能如同传统色彩的衣服,而图则如同艳丽的衣服或饰品,如果能在传统色调的衣服上别一个胸针、别一个校徽、党员别上党旗,则身份立马发生变化,辨识度提高很多,但是如果别上五个胸针,那估计就有人要怀疑你的品味了!所以图并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恰到好处。

图多了会怎么样?

1)喧宾夺主、冲淡文字:图提纲挈领、色彩斑斓,其穿透力不见得深,但是冲击力一定比文字大,然而文字是申请书的核心,如果图多了,就显得文字少了,核心的东西少了,核心维护的不够,导致最后甚至失去核心,失去核心或让人找不到核心的申请书,一定不会是好的申请书。所以一定要明确,文字是申请书的主体。

2)争奇斗艳、失去重点:图本身漂亮,图如同王子,比大臣们还是要高贵一个层级,自古多少故事,王子多了,各种方式争储,多少电视剧都讲了这样的故事。所以图如果多了,图之间本身也会互相竞争,每一个图都期望自己表达的更好,更漂亮,更精准,相互之间在申请书中争斗,导致评审人不知道到底应该看哪个图,哪个图是王储,评审人翻来覆去,找不到图想表达的东西,最后自然会悲剧。

3)劳费精力、耽误文字:为了画漂亮的图,申请人必然使用各种作图软件来来回回颠倒,争取图更漂亮、再漂亮,花费大量时间,当然就导致提炼科学思想、凝练文字的时间少了,耽误了文字的精炼和准确,耽误了科学思想的一再科学,影响本子的质量。

4)科普图片、降低水平:有些人立项依据里面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图片,或者众所周知的图片,实在没意义,相信评审人都是本领域专家,不是外行,不需要科普。

图多少合适?

没有定数,我以前立项依据不用图,我在考虑,是否用1-2个图来点缀下?不然大篇的文字实在太单调;但是研究方案,还是一定只用一个图,一个图贯穿整个申请书的研究思想,然后说清楚就可,研究基础用2-4个图,每个图里面可以有ab甚至cd,把前期的以及基础性结果,尤其科学思想、科学发现介绍下。其他地方不用图,用文字说话、传达、穿透。




预祝高中!

本文来自冯培忠科学网博客

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