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大牛是如何炼成的?

作者:收集于网络
搞科研也要讲潜质,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搞科研。当然,如果你一开始没有搞科研的潜质,也可以慢慢培养。盘点那些牛逼的科研大牛都有什么样的潜质?

  超强的推广能力
  
    所谓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什么样的科研成果都是离不开钱的支持,在科研届称之为基金,项目申请。申请项目,其实这和劝说天使基金做风投有什么两样!!也许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只是在于,风投看中的是利润,科研看中的是成果罢了。

    所以每个大牛,都有绝不亚于传销头目的项目推(hu)广(you)能力。其区别在于,科研推广的对象是久经考验的主管部门,传销忽悠的对象是智商可疑的民众;科研的创意要求经得起科学论证,传销的概念漏洞百出;科研光明正大,传销人人喊打,其中高下立判。

    优秀的协作(外交)能力

    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,跨学界跨国界的合作屡见不鲜。能够类比的大约只有跨国商业合作了。商业合作可以市场划分利润共享,科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,你发表了我再写就不值钱了;何况你有几百万美金科研经费的时候,你想合作的对象也穷不到哪去,单纯经济驱动通常无效。而科研协作的难度在于,商业圈简单的经济利益驱动手段不好使!

    以为科研的都是不谙世事书呆子的人我只好呵呵一声:要知道评选院士是有『同行评议』这么个程序的,这相当于在武林大会里被公推为盟主,岂是书呆子可以胜任的事情!

  开阔的视野(选题能力)
  
    选课题是科研最基本的能力,它和选项目没什么两样,需要超强的判断力和敏锐的观察,比如此时此刻,不同学科的进展综合起来能有什么新奇的结果?目前的难题换个思路是否可以得到解决?要知道考虑同样问题的人不知凡几,能从事科研一行也绝无智障,这种观察力判断力也绝对是常人难及的。

  超强的执行能力(工作狂)
  
    有了课题没执行能力得不出科研成果,那也就是一锤子买卖没下回的事。怎么调动下属积极性和同行协助外部协调,这个和其它行业没什么两样,谁都能理解,很多大牛自己也都是“工作狂”。

  大概你也看出来,同时具备以上几项能力的也都是人中之龙,人中之凤,就算换个行当也一样是一方霸主。纵横商海能富甲一方,闯荡政界也不会是无名之辈。然科研相对来说受政治和背景影响较小,相对公平,这样的人在科研王国成功的几率就更大。

    以上说的是科研的潜力,那么,如果本身没有那么大的科研能力呢,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搞科研了。其实,不是的,天才都是主要靠大部分后天的努力。有先天的优势没有后天的努力一样也成不了大器。相反,没有先天的优势,后天注重培养,一样可以成为大牛。想成为科研界的大牛,你还需要多做后天的努力。

    第一,要提高认识。首先要使广大教师重视教科研,克服写文章,搞课题就会影响教学的片面想法,树立教科研是为了更科学、合理、有效地促进教学,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,彻底改变教科研与教学是截然剥离的想法。只有广大教师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教科研才能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,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。

    第二,要增强意识。课题从哪里来?课题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?教研论文怎么写?等等,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的意识,可以说,一开始谁都不会,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下来,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废了呢?我认为只要坚持不断学习,脑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识,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。例如,围绕课程改革、有效教学、高效教学、生态课堂、任务驱动、教学方式与策略的优化、教材处理、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方面,就可以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文章来。

    第三,要积极参与。现在申报课题的机会很多,有省市教研室、教科所的课题,有教育学会的课题,有综合实践的课题,有陶研会的课题,有专业学会的课题等等,各种课题应有尽有。一开始不要好高骛远,不要小课题不高兴做,大课题又做不下来。要应该抱着从小课题做起,从市级课题做起,等逐步积累经验以后,在进一步深入研究,提高研究的层次。这样比较切合实际,也比较可取。当然,目标远大,能一下子就搞一个省级课题更好。省“五四杯”、“师陶杯”论文评比每年都有,积极参与,也是一种明智之举。
Qq